我國加入WTO已經有10多年,在這一發展時期,中國的社會結構和人們的消費觀念將會隨著經濟全球化而發生重大變化,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快,人們工作壓力大,尤其在大城市,許多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在經濟上背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尋找簡單、實惠、便捷的生活方式,是他們追求。網絡給這類人群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在提供便捷的過程中,網絡經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未來也必將以客戶的感知度為努力方向,提供更多精品的網絡產品。
其實,互聯網經濟就是這樣,互聯網和虛擬經濟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實際效果如何呢?
在目前看來,互聯網的發展沒有形成預期的增長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沒形成新的產能,但效率提升、渠道扁平化等對就業的負面壓力卻迅速形成,虛高的股市吃掉了本應投入到生產領域的資金。舊的世界被打破而新的產業還未形成,產業升級的陣痛期遲遲看不到頭。人們漸漸意識到,互聯網或許并非是全新的產業領域,而是非常強大的杠桿,經濟和社會狀況的優缺點,都被加速或者放大了。
在經濟方面,互聯網在流通環節互聯網體現出很強的優勢,渠道扁平化和營銷多樣性降低了流通成本,刺激了消費。然而,優化增強流通環節卻并不能完全解決生產的問題。在廉價和仿真的誘惑下,客戶甄別商品質量的成本越來越高;商家和廠家的工作重點,也放在了壓縮成本、降低售價以及營銷方面,對質量和安全等方面的關注度降低,更缺乏資源投入到研發創新方面。
這些情況的形成根源也許并不在于互聯網,但是互聯網的杠桿作用和放大效應,卻往往造成雪上加霜,局面失控現在的問題在于,中小規模的投機者可以順著風向調整自己的行為,但是對于那些已經發展到超大規模的企業來說,換個行駛角度,可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
在這里奉勸互聯網的玩家們多做實業,反哺實體經濟,將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也作為投資選擇的原則,方能長久發展。
溫馨提示:為確保留言的有效性,請您填寫真實的公司名稱和聯系方式